產(chǎn)品分類
產(chǎn)品詳情
RI 318 Cyanide Copper Process |
|
||
|
318 氰化鍍銅工藝 |
工藝編號: |
20318 |
|
|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||
簡介:
RI 318適合于鈉型及鉀型氰化鍍銅,鍍層細致光亮活潑。低電流密度區(qū)覆蓋良好。套鎳容易。
鍍液配制:
氰化亞銅 45.0g/L
氰化鈉 65.0g/L
氫氧化鉀 15.0 – 20.0g/L
RI 318開缸劑 40-50ml/L
RI 316光劑 4-6ml/L
RI 317光劑 4-5ml/L
- 注入二分之一的純水于備用槽中,加熱至40 - 50℃。如果用自來水,水的氯離子含量應低于70毫克/升。
- 加入所需的氰化鈉和氫氧化鈉,攪拌直至完全溶解。
- 把所需量的氰化亞銅用水調(diào)成糊狀,一邊強力攪拌一邊慢慢加入至以溶解好的氰化鈉溶液內(nèi),注意溫度不要超過60℃。攪拌時小心溶液濺出。
- 加入2克/升活性碳粉,攪拌最少一小時。
- 用過濾泵,把溶液濾入清潔的電鍍槽內(nèi),加水至接近水位。
- 把鍍液加溫到45℃。
- 按上表加入適量氰化鍍銅添加劑并攪拌均勻,在正常操作條件下,把鍍液電解3-5安培小時/升,便可正式生產(chǎn)。
操作條件:
陰極電流密度 3-8A/dm2
溫度 20-35℃
設備
鍍槽 柔鋼缸內(nèi)襯聚乙烯、強化聚脂或其它認可材料。
溫度控制 加溫及冷卻管可用石墨、鈦、聚四氟乙烯、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等材料。
空氣攪拌 鍍液需要平均而強烈的空氣攪拌,所需的空氣由設有過濾器的低壓無油氣泵供應,所需氣量為12-20立方米/小時/平方米液面。打氣管最好離
槽底30-80毫米,與陰極銅棒同一方向。氣管需鉆有兩排直徑3毫米的小孔,45度角向槽底,兩排小孔應相對交錯,每邊間距80-100毫米(小
孔交錯間距40-50毫米)。鍍槽最好同時有兩支或以上打氣管,氣管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材料,內(nèi)徑20-40毫米,兩管間距150-250毫米。
陰極搖擺 鍍液攪拌以空氣攪拌為主,同時附設陰極搖擺有利工件接觸新鮮鍍液。在橫向移動時,沖程幅度為100毫米,每分鐘來回搖擺20-25次。上下
移動時,沖程幅度為60毫米,每分鐘上下?lián)u擺25-30次。
循環(huán)過濾 堿銅鍍液需時常保持清潔,浮游物質(zhì)如塵埃、污穢、碳粉或油脂均會引致鍍層粗糙,產(chǎn)生針孔或缺乏光澤。鍍液最好采用連續(xù)性循環(huán)過濾,
過濾泵要能在一小時將整槽鍍液過濾四次或以上。過濾泵內(nèi)不可藏有空氣,否則會導致鍍液產(chǎn)生極細小的氣泡,而引致針孔問題。過濾泵的
入水管亦不可接近打氣管,以免吸入空氣。
組成原料的功用
氰化亞銅 提供銅離子,以使在工件表面上還原成銅鍍層。鍍液中銅含量過低,影響到鍍層厚度,延長電鍍時間。
氰化鈉 絡合劑,絡合氰化第一銅,提供游離氰。
氫氧化鈉 增加導電性,抑制氰化鈉分解成碳酸鈉進行累積,電鍍鐵件時可加到20-30克/升。
維護:
RI 318 開缸劑 依帶出量而定。
RI 316 光劑 50-150ml/KAH
RI 317 光劑 200-350ml/KAH
棄置:
棄置用完或有殘留添加劑的容器,必須按使用當?shù)胤ㄒ?guī)執(zhí)行。
包裝:25公斤/桶
______________
V3.0TC20210818
本說明書上所有建議,是根據(jù)信賴的實驗室資料編成,由于不同的生產(chǎn)設備及工藝條件,可能會造成效果的差異,本公司并不承擔任何責任。本說明書的所有內(nèi)容不能作為侵犯版權(quán)的證據(jù)。
下一頁
上一頁
RI 1800 無氰堿性鍍銅
下一頁